close

  今年一些地方又出現了中職學校為搶生源,給初中校長或班主任教師高額回扣的現象。一些地市為了完成招生任務,使本地中職“吃得飽”,對生源進行“封鎖”。新一期《瞭望》新聞周刊報道稱,中職學校招生亂象背後是其招生辦學難的困境。教育界人士表示,傳統觀念看輕職校、多年來勞動者地位不高、職業教育上升通道狹窄是根本原因。(7月19日新華網)
  教育界人士總結的幾點原因,放在10年之前說,是成立的,放在5年之前也是對的,現在拿出來講,聽上去還有些道理。但歧視、偏見等觀念有程度之分,“地位不高”、“職業教育上升通道狹窄”也不意味著一成不變。教育等主管部門有責任對這些制約因素的演變,進行更客觀細緻的評估分析,找到影響職業教育、職業人才培養的深層次原因,並設法推動解決,而非十幾年如一日的重覆套路化的解釋。
  比如,對於職業教育、職校畢業生帶有偏見的傳統觀念,究竟是增強了,還是弱化了,原因各自是什麼?這些年來,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已經在方方面面帶來觀念變化,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遷也非常顯著,職校畢業生走俏的新聞更是年復一年的傳出,職校畢業生比普通高校畢業生更好找工作已經成為某種程度的社會共識。如果在這種背景下,偏見仍然在增強而非弱化,就需要找出政策和社會原因,首先要對增強偏見的政策給予調整。
  以各地特別是幾個一線城市的人才引進和落戶政策為例,仍主要以投資額和學歷為衡量。儘管職校畢業生、職業技能人才可以通過積分來獲取入戶及子女就學等待遇,但相比投資和高學歷人才的入門級待遇,相去甚遠。深圳市就曾出台文件,為金融高管的子女提供中考等考試的加分優待;而在鄰近的廣州,加分優待對象成了海歸人才的子女。職校畢業生、職業技能人才儘管是這些地方主政官員口中地方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相應的政策所反映出的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又如,關於勞動者地位不高的問題,過去跟現在儘管存在同樣的結論,表現方式和原因卻有很大差別。在過去,勞動者地位不高主要源自薪酬和晉升空間、職業發展等環節。而在21世紀的今天,技能人才特別是熟練技術工人的薪酬待遇已經大大提高,在勞資博弈中也占據了更為有利的談判地位,地位不高更主要的表現為融入長期勞動所在地的障礙仍然存在,以及在遭遇勞資糾紛時,難以獲得地方公共部門及工會組織的秉公處理。
  外來勞動者融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障礙,最主要的仍是政策障礙,如前述,投資者(哪怕是炒房投機者)和高學歷人才卻基本不受政策障礙影響。甚至可以說,一些限制型的準入政策主要針對的就是普通勞動者。地方公共部門出於產業、項目發展產值和稅收的考慮,在勞資糾紛出現時,常常自然而然站在了資本(企業)一方,將工人提出的正當維權要求納入維穩體系。這必然會讓勞動者感受到較大的屈辱和怨憤。當限制型的準入政策仍然存在,市民又時而通過新聞或現場圍觀的方式,洞悉勞動者的屈辱和怨憤,又怎麼會讓自己的孩子去報讀職校,跳入他們(她們)所認為的“火坑”呢?
  文/鄭渝川  (原標題:中職學校招生難,根本原因10年不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y69qynwm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